从红色薪火到非遗新声 青春执笔为泾川夏韵绘新章

发布者:李仿民发布时间:2025-07-07浏览次数:12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澳门银河官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艺术与创意学院主动承接了宣城市发布的“校地携手,智慧宣城”任务,组建了“艺起兴农,泾致未来”实践团队。6月30日至7月4日,这支由师生组成的队伍以青春为笔,聚焦红色文化传承、非遗技艺保护、产业经济发展乡村教育服务四大领域,以青春智慧与热忱,躬身实践探索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有效路径完成了一场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的实践之

一、云岭烽火照初心红色基因的当代注解

       1. 旧址里的铁血忠魂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一幕幕场景,宛如时光的碎片,拼凑出那段激情燃烧、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斑驳文物、泛黄影像,彰显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史诗。叶挺铜像广场的风声仿佛复刻着当年筹措抗战物资的铿锵足音,让青年学子触摸到红色精神的脉搏。

 2.烈士陵园的精神洗礼

       青山不语埋忠骨,翠柏凝霜寄英魂。在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蜿蜒神道串联起石阶上的英烈足迹漫山苍翠裹挟着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陈列馆内的泛黄家书锈迹斑斑的军号与浸染硝烟的旗帜,让队员们在光影交错中读懂以生命为炬的民族担当,眼眶发烫的瞬间,青春誓言与历史回声同频共振。

       3.“牧童刑警的信仰课堂

       40年党龄的陈老讲述自己从牧童至刑警的人生轨迹,为团队上了一堂跨越历史思政课。在乡野田间,与牛为伴,却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望。从煤油灯下苦读到刑警生涯破获要案,他用永不言弃的奋斗史诠释信仰力量。当老人展示亲手整理的新四军史料时,年轻面孔与沧桑岁月在历史对话中完成精神接力。

二、宣纸木梳承古韵,非遗文化的时代焕新

      1.千年纸韵的匠心传承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中国宣纸文化园宣纸标本与工坊里百道工序的实操场景,构成活态传承的立体教材。团队成员随匠人舀浆、摇帘、晒纸,在竹帘起落间感悟片纸三年功的匠魂宣纸封存着历史的沧桑、文明的厚重,让唐宋的月光、元明清的烟雨至今仍能在宣纸上洇开涟漪,成为文明长河中永不褪色的记忆载体。在这里,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完成跨时空握手。

       2.木梳鎏金的时光回响

       泾县榔桥镇非遗工坊内,28道工序的木梳制作如琢玉般精密。胡桂荣师傅的手掌在檀木间游走,开齿、修型、抛光的节奏里,百年工艺与现代审美悄然融合。这些“守艺人”手掌上的茧子,是岁月镌刻的勋章,不仅记录着与木头、工具相伴的日夜,更见证着传统技艺在现代时光里的温柔蜕变。实践结束后,团队成员尝试运用现代绘图技术开展再创作,积极探寻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的融合点。

三、校企联创赋新能设计驱动的产业破局

       1.产教融合的双向奔赴

      产品对接会上,团县委书记陈慧解读的泾县六个一文化内核与学校职普融通的育人理念碰撞出火花。探讨借助学校艺术设计的专业力量提升当地农产品的商业附加值。挖掘当地文化元素,转化富有泾县标识的文化符号。团队发放了40余份招生简章学校的教育理念得到一致认同

      2.设计中的文化密码

泾县供销为农服务中心的研讨会上,水墨泾川系列包装获得认同。团队将宣纸纹理与皖南山水融入黄精茶礼盒,企业负责人江志伟点赞产品文化辨识度的同时,提出材质环保性与运输保护性的优化建议。当设计稿上的青檀树皮纹样与生产线上的工艺参数对话,“研究实际问题、培养实用人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方法正在落地。

四、童蒙课堂筑梦行:美育赋能的乡村图景

      1. 普通话里的文化桥梁

泾县青年之家的课堂上,通过绕口令大挑战、“拼音小勇士”、“字词宝藏寻宝记”等互动游戏,将普通话普及转化为沉浸式语言游戏,生动形象地展示着普通话的魅力语句与趣味知识。团队成员逐字逐句地教孩子们朗诵经典诗词、童话故事片段,耐心纠正发音、指导语调。

       2. 安全教育的实景课堂

       一场精心设计的诱拐模拟剧,成功“诱拐”3 名儿童,将晦涩的防拐卖知识转化为直观可感的生活实景可操作的安全密码以团扇彩绘、窗花剪纸为载体的美育活动,通过传统文化符号的参与体验,在代际传递中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

五、青春作楫济沧海校地合作的路径展望

      以匠心致初心 的实践哲学,在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上标注青春坐标。团队将继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当队员们带着2泾县茶叶外包装设计方案、2套黄精茶外包装设计方案1份调研报告返程时,泾县的云岭烟雨已融入青春底色。那些在旧址触摸的历史温度、在工坊习得的匠艺精髓、在企业碰撞的创新火花在课堂播撒的文化种子,终将长成支撑乡村振兴的茂林修竹。

      当泾川的民俗文化凝作包装纹样,在建模框架里流转生韵;当木梳的榫卯纹路与现代设计的线条交错相织青春最动人的模样,就是让传统与未来在相握成篇。(文/周经波 梁宇张雨浩 /沈阳 王妮 万家旭)